“那我就等着了。”
“嗯嗯!不白吃啊,得给我们打广告才行。”
“小事一桩。”果子还没影,徐清友已经想到了可以联系哪个朋友帮忙。
跟着陈霖在村里晃了两天,徐清友羡慕道:“你们村里的人关系真好。”从村头走到村尾,好像家家都是陈霖的亲戚似的,这家喊她去吃水果,那家喊她来吃饭。
“还不错,干多挣多,大家都顾着自家日子,谁也没闲心惹事。”陈霖又道:“可能我都习惯了,反正村里人的关系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。我以前在外面读书,除了我三公、四公和表舅家帮衬,别家也帮了很多。”
徐清友终于想起自己忘了问的一个疑惑。
“我听村里有人喊你陈书记,你在村里当书记了?”
“呃,”陈霖不好意思地笑笑,“挂名的副书记,水分有点大,哈哈。”
徐清友却没完全信,要说是挂名的,他看人家喊她“陈书记”时也不是调侃的样子,看起来是真的认可她这个村干部才会那样喊。
“富华村大半都是姓陈的,基本家家都沾亲带故吧。再说了,你看了两天没发现吗?村里像我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很少,除非是刚嫁进来没几年的,叔伯们看我和看自己家孩子差不多,再加上我带大家卖药材赚了点钱,大家照顾我面子呢。”
徐清友恍然,“你不说我没发现村里年轻人少,都是出去打工了吧?”
“是啊,没办法,农村里很多人都这样,不出去挣不到什么钱。”
“我相信这是会改变的。”
徐清友看着眼前的这片火龙果基地,对陈霖的敬佩又多了一成。
或许将来她就要改变富华村人口往外流动的现状了。
国庆只有三天假,徐清友三号早上就得坐车离开,来时拎了两袋礼品,走时也拎了两袋仙人山里的特产。
告别前徐清友还依依不舍,“要不是还得回去工作,真想再多待一段时间。”
这个地方真的太舒适安逸了,这里的人都太真诚有趣了,他盼着省城到兴市的火车早日开通运行,盼着从富华村直达兴市的土路早日修成水泥大道,盼着下次再有假期带着家人来住一段时间。
回到省城,徐清友开始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推荐兴市,照片加急晒出来后,给大家分享他看到的美景,在大家说交通不便时,他还给了另一个选择,那就是去兴市市内的峰林景区。
带回来的野生核桃和干竹笋、野生香菌等等,得到了家里人一致的喜爱,并说让他下次可以去买点回来。
杜佳欢懊恼死了,“如果那天我没有别的采访就好了。”这样,她大概率也会被安排去兴市出差,然后跟着徐清友一起去富华村找陈霖玩。
看看这些照片,太好看了吧!
忙了两天,删删改改,还找社里最厉害的笔杆子帮忙润色,徐清友终于把他国庆富华村两日游的经历感想写了下来,然后连同照片一起投给了自己工作的省旅游日报。
连着几天在主编办公室门外转来转去,中午吃饭还特意坐到了主编对面,装着毫不在意的样子问下一期的报纸什么时候出。
主编一眼猜中他的小心思,憋住笑,故意道:“准备拿去印刷了,什么事啊?”
从主编的脸上找不到一点线索,徐清友皱了皱眉,难道真的没被选上,所以没到主编手里?
一顿饭吃得心不在焉,等到周五早上,徐清友上班顺手拿起桌上的报纸,发现有块小版面刊登了他的文章和照片,激动得一不小心碰倒了水杯,赶忙把报纸放到凳子上,拿布擦拭桌上的水。
收拾好后,再认真地看一遍报纸,然后疾步出去,差点和办公室的同事撞上,匆忙道歉但脚步不停。
同事盯着他的背影嘟囔,“这么着急,又有什么大新闻了?”
第056章
在秋收最忙的时候, 陈霖收到了从省城旅游日报寄出的大信封,推开摇着尾巴要来抢的阿福,陈霖三两下就拆掉信封, 抽出来一张折叠的报纸,脸上尽是疑惑, 她先从正面第一版看起,直到看到第三版面的右边的文章, 标题加粗的“富华村”三个字最为亮眼,作者名写着“徐清友”三字,文章最下面放了富华村的稻田图。
文章不是她写的, 但这是富华村开始走向外面的开始, 陈霖惊喜万分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,“我们村上报纸了,阿婆!”
陈霖这一喊,小院子就挤满了人。
阿婆拿着老花镜戴上, 但看不懂很多字,阅读得磕磕绊绊,阿公在旁边拼命地凑近,“哎呀,我都说我给你念了。”
站在他们周围的人都在等着看报。
“我就说人家有大来头吧?拿这个相机拍, 上不了电视台,也能上报纸呢。要是小徐多住几天就好了, 选的照片是咱们村的稻田吧, 像陈霖那样把大家割稻的样子也给拍进去才好看呢。”
“我也觉得还是陈霖去年拍的那个好。陈霖啊, 你下次洗照片给我们也看看,也给我们洗几张挂家里。”
“这个主意好, 陈霖,我家也要啊。我看我们村能开个照相馆。”
<a href="" title="二十来岁" target="_blank">二十来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