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7小说网 > > 轻痕下 > 第46章
    晏山在电话里沉默很久,说我离开一个多月,他也从来没有给我来过一个电话,甚至是一条微信消息,他总认为我会先服软,因为把我爱他当作理所当然,如果他低头,以后在感情里会低我一等。我非常累,因为他所以不愿意再待在湛城,看见他哭我或许会心软,你知道我向来不能忍受他的眼泪,只是心软不是一件好事。不能因为我不哭,所以认为我就好受啊。

    他的确不好受,晏山难以想象康序然崩溃的模样,他矜持且高傲,永远保持不妥协的姿态,他会咬紧牙,把眼泪憋回心里,即使心中流淌成海洋。原来他会嚎啕大哭,躲在晏山看不到的地方,在别人的面前。如果康序然愿意为晏山展现软弱呢,哪怕一点?他们会不会走不到这个地步,让那么多忍耐、失望、妥协硬生生阻隔他们,可怕的是他们都僵成这样,他还是不愿改变。

    有树枝绕着晏山的胳膊生长,缠得那么紧,似乎要把他整个身体给扯吊起来,眼前闪过康序然哭泣的面容,哭嚎折磨晏山,而后听见另一个声音叫唤他的名字,就快想起声音的主人。晏山快窒息了,猛地撑开眼皮,一双骨骼格外凸显的手圈住他的胳膊,指甲略微有些方,不是要将他吊起来,而是拉他出一个淤泥似的梦境,他活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你也是少有的看自己作品还能睡着的人。”隋辛驰说。

    晏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盹着了,好像他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入睡,只在刚才才短暂与世界脱了轨。

    “好困。”晏山没能清醒,含糊着嗓子说,“我睡了多久?”

    院子里已经没有人,投影的光熄灭了,隋辛驰一直坐在这里等着他,毯子还盖在他们的腿上,沟壑没有消失,晏山这边的毛毯有一小截滑到了地上。

    “大概半个小时。”隋辛驰没有看时间,“回房间早点睡吧,老余说你最近都没有睡好。”

    “是有点,所以精神不太好。”

    “不要想太多。”隋辛驰顿了顿,“一般睡不着就是想太多的事情,任何事都不应该阻挡睡眠,等醒了再烦恼也不晚。”

    晏山将毛毯全部披回身上,眯瞪着眼,拖沓着步子上楼,走一步清醒一些,清醒到把每个物体的微小细节都看得好清楚。突然,晏山快步奔起来,最后站定在房间的后窗前,向下望,果然看见隋辛驰长长的背影,招摇得路灯都黯淡了。

    “隋辛驰!”晏山打开窗,一下让声音从嘴里跳跃出去,却不知接下该说什么了,说什么都苍白。

    隋辛驰转过身来,寻找了一会儿声音的来源,终于疑惑地望着晏山。晏山喊不出来了,好像一瞬失去了发声的能力,有一只手掐住他的脖子。他只是朝隋辛驰挥了挥手,然后看见隋辛驰也向他挥手。

    他到底想说什么?不敢太深入地回想,只能按了按心脏的位置,那里跳得有些过于快了,窝藏着一面巨型的鼓,鼓槌敲得震天响。晏山点起了一支烟。

    第28章 朝圣

    上寺庙要走一小截山路,这山路对晏山来说跟走平路没区别,但阿轩还掉队。他们在半山腰遇见一个跪拜的僧人,走几步便趴下来,嘴里念着经文,匍匐在地,鼻嘴牢牢紧贴住尘土,双手合十向着天。

    他青灰的头皮反着一层光,厚厚的棕黄袈裟让他在石阶上成为庞然巨物,不动时好似就此和山中植物一同扎进了土里。晏山上山,僧人下山,在拐角处僧人站起来,对晏山展露出一个笑容,泥垢把他脸上每一道干裂的血口填满,肉乎乎的鼻头上泛出大量油光,额头在冬天也满挂汗珠。他的指缝里是污黑的,手背比树皮还粗糙,皱得看不出是人皮,身上散发汗液和泥土交融的腥酸。

    他对晏山说“扎西德勒”,声音浑厚,不像从喉咙发出的,似乎是将灵魂的发声震了出来,甚至晏山疑惑他有没有张开嘴唇。晏山也说“扎西德勒”,之后僧人说了些什么,他一概听不懂,只会茫然地点头。走到上面的亭子处转身,看见跪趴的僧人成为一滴浊黄的水,一路对着香客说“扎西德勒”。有一个小男孩模仿僧人的姿势趴下去,被他的母亲呵斥了一顿,对他摇头,说你是傻子吗?

    朝圣的傻子。

    阿轩没能从震惊中挣脱,他不明白僧人这样跪拜的意义,又要去到何地,承受可以规避的苦难是愚昧,为什么要主动选择成为愚昧的人。晏山说僧人心中的信仰支撑他去到任何地方,即使信仰只是虚无,最终无法让人获得幸福和平安,但那是他们常人无法理解的一种力量,况且我们又如何定义他们心中的意义。

    晏山拍过一支短片,在去拉萨的路上遇见朝圣的队伍,他们手上绑住皮革和木板,趴下的姿势像一条在陆地上挣扎的鱼,再用全身的力量撑着站起来,每人额头上挂一颗紫葡萄似的硬茧,队伍里甚至有几岁的小孩,远处看他们不过是十几个干瘦的泥人,焦炭似的脸上唯有牙齿净白。

    静止不动的佛像在远处等待,不知能否真的感受到他们义无反顾的虔诚。抵达拉萨是他们的执念和归宿。路途中风雪交加,如果死亡呢?晏山问过。一个藏民无所谓地说,那就死吧。他的眼里除了信仰还剩下什么?晏山再也看不到。

    阿轩说:“这太愚蠢了,我没办法理解。”

    可以永远无法理解,但不要嘲弄。晏山对阿轩说,我们不得不承认,自认聪明的人看藏民朝圣总有侥幸的心情,因为聪明人断不会踏上这段艰苦的旅程,因此更加珍爱自己的理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