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9b7小说网 > > 燕辞归 > 燕辞归 第307节
    余璞张了张嘴,想解释:“我、我还年轻,没想过这事。”

    “余大人,”陈桂笑了起来,“你是年轻,我们大姑娘却慢慢到年纪了,过了这村没有这店……”

    余璞道:“是,姑娘家不好耽搁。”

    陈桂见他如此应对,多多少少也明白余璞的顾虑,同时,他也想起了郡主的交代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郡主看得真准,早就想到了余大人会推拒。

    同时,陈桂对余璞也越发满意起来。

    不是陈桂脸大,这对余璞真就是天上掉馅饼,成了诚意伯府的姑爷、与辅国公做连襟,不说往后平步青云,最起码不会随随便便被人低看,被旁人抢走本属于他的机会。

    最妙的是,余璞还很喜欢大姑娘。

    美眷与前程,都在这儿了。

    换一个稳不住的,只怕是已经跳起来了,可余璞却在往外推。

    他不是不愿受人好意、而是顾虑太多。

    陈桂抿了一口茶。

    郡主说得对,必须把好好坏坏地都和余璞说清楚,就像那日赠银一般,掰扯开来,哪怕有些话并不顺耳,但他和伯府都有诚意,余大人亦是真诚之人,真心换真心的,哪怕最终谈不拢,也不会有什么愤恼。

    “余大人,不答应议亲,并不是不喜欢我们大姑娘,对吧?”陈桂整理着思绪,“当然更不是有婚约在身,不能背盟。”

    余璞被“婚约在身”这四个字,说得有点儿不自在。

    “余大人是担心门户之见吧?”陈桂说到这儿,见余璞越发尴尬,便知道说中了,“余大人的状况,府里一直都很清楚。

    知道你家境寻常,手头并不宽裕,也知道你家里供出一个新科进士着实不容易。

    当日与余大人说过,借你银钱是结一善缘,府里也从这一份缘分来时,看到了你的品行与能力。

    论才华,金榜题名;论品行,主动约定还银钱;论能力,翰林院里,伯爷始终看着你做事。

    府里不是一时兴起,而是多番考虑之后,想和余大人结亲。

    门户什么的,既然开了口了,就没管过那些。”

    余璞依旧坐得很直。

    许是公事公办一样的说话反倒叫他适应了些,脸也没有那么烫了。

    陈桂继续说道:“结亲好处之类的,说出来反倒像是府里看低了余大人。

    你也清楚,我们大姑娘之前定过亲,只是那位实在不像话、便退了亲事。

    府里嫁姑娘,旁的想法都没有,就看品行与能力,就看心里有没有大姑娘。

    往后能踏踏实实在衙门里做好分内之事,不仗着伯府姑爷的身份惹是生非,能善待、爱护大姑娘,日子过得平顺又和睦,这就足够长辈们放心了。

    余大人,平心而论,就这点儿要求,满京城能让府里挑中的,都很少。”

    陈桂给余璞添了点茶:“当然,余大人完全可以拒绝。

    府里做事、我做事,余大人放心,出了这道门,外头不会传一丁点的流言蜚语,传出去对余大人不好,对我们大姑娘也不好。

    余大人也不用担心仕途受影响,哪怕与伯爷同在翰林院,他不会给你穿小鞋的。

    一切照旧。”

    余璞哂然道:“我相信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我私心还是劝余大人不要拒绝,再仔细想想,毕竟是人生大事,”陈桂道,“想细致些,周全些,以后才不会后悔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个份上,余璞当然不会继续推拒陈桂的好意。

    “东家说得对,”他道,“这事情太突然了,我完全没有准备,确实要多想想。”

    话说这儿,余璞又补了一句:“我晓得姑娘家不好耽搁,不会一直拖着,半个月、不、最多一旬,我肯定给东家一个答复。”

    陈桂笑着应了。

    余璞起身离席。

    陈桂送他出雅间,却没有一路送下去,而是站在楼梯口,看余璞佯装镇定下楼去,还在最底下险些踩空了下。

    一旬啊?

    陈桂失笑着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余大人这么紧张,在翰林院里对着伯爷,能坚持想足一旬?

    陈桂不信。

    要他说,最多三五天。

    第299章 诚意价值千金(两更合一求月票)

    余璞确实紧张。

    他独自消化了一晚上,模模糊糊睡到天亮,好不容易才稍稍平复下来的心境,在衙门里看到诚意伯的那一刻,又爆发了。

    林玙也看到了余璞。

    昨日状况,陈桂在送走了余璞后来府里说了一下。

    一面说,陈桂一面笑。

    只说这位余大人大为吃惊,又是红脸又是红脖子,腼腆极了,同时,看着就有戏。

    不过,顾虑也不少,说是要想一想。

    老夫人听完,没有任何不高兴,反而十分赞同。

    婚姻是人生大事,她们诚意伯府这儿考量了数月,才让陈桂把话跟余璞挑明了,当然也应该给余璞时间去思考。

    压着人家答应,一来显得霸道,二来,也不是一门和睦姻缘该有的模样。

    再者,若是余璞二话不说就立刻答应了,老夫人可能反而要犹豫了。

    就怕她们挑的这儿,也有什么不好的心思。

    说亲,真就是来回拉扯的事。

    互相都试探着,前期多想多琢磨,往后过日子才能顺利些。

    比稀里糊涂要好。

    林玙和小段氏都是这么个想法,因而他并不会催促余璞什么,只是没想到,两厢一打照面,余大人又闹了个大脸红。

    幸好,这里是翰林院衙门,同僚们不少。

    余璞谨慎地给林玙问安,就拿政务当由头避开了,一整天都坐在他的书案后头奋笔疾书。

    心里揣着事,手上却没有闲着,当然,时不时地脑海里走个神。

    那么好的姻缘,那么好的林大姑娘,怎么、怎么会轮得到他呢?

    这合理吗?

    他是帮过林大姑娘一回,但真的算不得什么功劳,可这个好事为什么就落到了他身上?

    一直忙到下衙时分,余璞都没有想明白这其中道理。

    同僚们陆陆续续都走了,余璞知道,诚意伯也离开了,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,整个翰林院里剩下来的人越来越少,而留到最后的,大部分时候都是他。

    余璞依旧忙乎到了最后一个,甚至,因为他白天走神,多少耽搁些了进程,他离开得很晚。

    天已经黑了,临近月中,月亮越来越圆,在星子的映衬下洒落大地。

    余璞关上了翰林院的大门。

    千步廊左右,大部分都暗沉沉的,只有几处衙门里还有人做事,能看到些许油灯光。

    余璞站在长道边,目视前方,却又在不知不觉间停下了脚步。

    这一刻,他想起了书院的一位先生。

    余璞家境很普通,开蒙时交的束脩银钱让家里很是辛苦,好在他争气,考入了地方上有名的书院,衙门和书院的补贴解决了束脩大头,自家再拼拼凑凑的,最终让他一步步走向了京城。

    书院里,最照顾他的那位先生姓包。

    包先生曾给他们那些寒窗学子们讲过,正因为前路太挤了,才要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机会,而这个“抓”亦不是说走歪门邪道,而是做好自己的准备。

    科举公平,亦不公平。

    你比别人多背了几道经义,它们出现在了考卷上,你就能比没有背过的多对这几道题。

    没人知道考卷上等着你的是什么题,但只要你背得够多、记得够广,你就不会“不公平”。

    策论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准备得更多,思考得更多,你才能让科举变得“公平”。

    “不要去想为什么考了这篇、没有考那篇。”

    “只需要想你已经拿到的题目。”

    “你准备过吗?你能答出来吗?你能以此写一篇好文章,就不要去想为什么你准备了、别人会不会没有准备过?”

    “你能写得精妙,是因为你在这寒窗十年里,没有虚度。”

    余璞当时都听进去了,他是他们书院里学得最刻苦的学生,而他现在能站在这儿,也证明了他走得对。

    夜风吹来,吹散了云层,本被遮挡着朦朦胧胧的上弦月一下子现出了模样,清亮又皎洁。

    余璞抬起手,用力在脸上揉了揉。

    道理就是这番道理。

    他在学问上能理解的道理,怎么在人生大事上就晕乎起来了呢?

    其实,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?

    他不该去想自己占了先机,不该去琢磨他比别人多了“机会”。

    他该明白,是他的努力、他的没有虚度,让他抓到了机会,如果他没有考中,如果他不是认真在翰林院里做事,即便他偶然帮过林大姑娘,也不会有“议亲”。

    新的题目已经明明白白摆在了他的眼前,他要做的是拿起笔、尽自己所能地写一篇好文章,而不是想为什么这题给他了。